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
2025年9月12-9月14日
距離展會還有天::
工業4.0成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方向
2015/5/28 8:29:20 點擊:3673
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市場對此早有熱切期盼,那么問題來了,究竟什么是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又一次作為重點提出,以互聯網和制造業結合為亮點的工業4.0即將迎來一輪發展大潮。金模網首席分析師羅百輝認為,這一概念也將帶動一系列投資機會涌現。
什么是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將是中國工業未來10年的發展綱領、頂層設計。政府的諸多行動向市場傳遞出強烈信號,顯示工業轉型將迎來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計劃大體分三步、用三個十年左右時間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將指導中國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總理對此說了啥?
“中國制造2025”這一概念自從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以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3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中國制造2025”圍繞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將在國際合作中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業水平。歡迎各國企業積極參與,利用國際產能合作等機會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希望有關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倡導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共同反對保護主義。中外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雙方,也有利于世界。
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方向——工業4.0:互聯網+制造業
工業4.0驅動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特征是互聯。在羅百輝看來,工業4.0是“互聯網+”的重要一部分,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速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反饋,因此,催生出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而工業4.0是實現這一模式關鍵環節。工業4.0代表了“互聯網+制造業”的智能生產,孕育大量的新型商業模式,真正能夠實現“C2B2C”的商業模式。
工業4.0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么?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工業互聯網的調查報告,超過74%的受訪企業認為工業4.0對最優化配置資產、減少運營成本、提高員工生產率、創造新利潤等“非常或極其重要”。GE估計,如果工業4.0可以把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速提振到1995年IT革命時期的水平,那么到2030年,與不采用工業4.0技術相比,全球GDP將多增加15萬億美元,亞太地區多增加約4.2萬億美元。
“中國制造2025”戰略會帶來以下投資機會:
投資邏輯1:工業3.0——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自動化改造
對于工業企業進行3.0的改造主要是對針對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其中東北是最主要的老工業基地,且東北地區老牌工業國企眾多,結合東北振興等國家戰略、國企改革的規劃,建議關注相關的并購重組、產業升級的機會。
投資邏輯2:工業4.0——先進企業的智能改造
按照德國工業4.0企業的先例來看,主營業務以及對工業4.0全產業鏈的貢獻和角色,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工業4.0必須的硬件和終端提供商:數據采集(傳感設備等)、數據存儲(存儲器等)、數據傳導(工業以太網等)、執行載體(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等)。
2.工業4.0必須的控制軟件提供商:數據處理與仿真決策(大數據計算、云平臺等)、控制器(自動化軟件、PLC、FPGA、ARM等)。
3.率先探索試點工業4.0,運用生產智能化的應用商。
工業4.0相關的投資機會
首先,控制軟件提供商是整個工業4.0價值鏈的核心技術部分,也是利潤最高的環節。考慮到技術壁壘和中國工業的現狀,具備4.0時代競爭力的控制軟件提供商短期目前尚未誕生。但中國互聯網、物聯網、商務軟件、大數據等技術進步和爆發可能超預期,甚至大有反超世界領先國家的概率。此外,軟件提供商擁有數據流量和互聯網基因的先天優勢,更有可能成為平臺型甚至生態鏈型企業。例如漢得信息、用友軟件等ERP軟件提供商,近期紛紛利用其積累的數據資源涉足了供應鏈金融和電子商務,向著產業鏈上資源整合者的角色進軍。
其次,短期中國的硬件、終端提供商轉型4.0的壁壘更低,且很可能收益于政府對工業4.0基礎技術的投資,比控制軟件提供商更可預測的相對穩定的增長。
最后,應用商企業在于運用工業4.0提升其生產效率,受益程度較前兩者低。l根據2015年3月10日中證指數公司發布的工業4.0指數,樣本標的共47只,涵蓋與工業4.0相關的控制硬件、控制軟件、終端硬件,以及其他受益于工業4.0的公司,主要的行業分布集中在機械、計算機、電子和電氣設備。從今年以來的股票表現來看,控制軟件依次大于硬件、終端提供商和應用商的平均漲幅。
文章鏈接:中國機床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