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
2025年9月12-9月14日
距離展會還有天::
物博會“老友記”:無錫高新區“乘風”再攀“新高度”
2017/9/8 14:02:15 點擊:2524
一年一度的世界物聯網盛會,總有一位“老友”在這里等你。作為無錫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正以一種更加開放創新的姿態和風采,靜候這場擁抱世界的約會。 
持續辦好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系列主題活動,成為高新區投資環境的“放大器”,匯聚物聯網優質資源的“強磁場”。今年,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強勢開局、態勢良好。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43億元,增長18.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7億元,增長8.7%,其中稅收收入89.7億元,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8.7億元,增長1.2%,其中工業投入221.3億元,增長5.8%;到位注冊外資完成6.27億美元。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稅收收入、到位注冊外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站在物聯世界的“風口下”,高新區有理由期待未來:在“三個新高地”的目標基礎之上,再攀“新高度”。
先行 “三生融合”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圈
作為我市科技創新高地,創新始終是引領高新區發展的第一動力,亦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放眼今時,一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更具吸附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躍然紙上。
8月,無錫上空飄來一朵“阿里云”。高新區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強強聯手達成物聯網戰略合作。阿里云IoT 事業部將為物聯網核心示范區提供技術與服務,包括建設鴻山物聯網基礎平臺(飛鳳平臺),賦能開發與交付環境,加速物聯網應用成熟與商業化,共同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示范項目。對于該項目,阿里云總裁胡曉明信心滿滿地表示:“阿里巴巴與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將一同打造典范的物聯網項目,為城市和市民帶來無法計算的價值。”

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
像這樣的“大動作”,時常在這片熱土上演。今年以來,高新區全面落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主推18項重點工作計劃,以環境吸附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其中,以建設物聯網小鎮、文化小鎮、航空小鎮等6個特色小鎮為抓手,推動產城融合,啟動了“城市云腦計劃”;完善以“三期”精準扶持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政策,營造優越的創新創業營商環境;推進科技孵化、產業化、資本市場化,著力培育科技創新“小巨人”,引進國家省市各類高層次人才297人,項目申報入圍數、成功率以及獲得資助的金額再創新高;組建17家新型銀團融資17.75億元,推動3家企業主板上市,8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既培育科技創新“高原”,又促成科技創新“高峰”。加快培植標志性品牌企業,是保持弘揚高新區核心競爭優勢的又一大秘訣。2016年,全區引進培育拉卡拉云商、海鷹醫療、藥明康德等各類科技企業300家,投資29.43億元。今年,中電海康、華虹、藥明康德等物聯網、集成電路、生命醫藥企業又紛至沓來。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高新區累計培育了朗新科技、隆盛科技、奧特維、智能自控等20家科技“小巨人”,全區各類上市掛牌企業達220家,先導智能等企業成為本土孵化的標志性品牌企業。
緊緊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眼下的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正以“物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新需求、生發新業態、創造新模式,實現互聯網、物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催生新一輪的制造業革命,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打造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創新型園區和區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蘇南開發區中當先鋒、爭第一,在全國高新區中逐步爭先進位,進入第一方陣。
領跑 搶占“智高點” 勁吹“高新風”
在新一輪跨越發展面前,打破科技、人才瓶頸,是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所在。在搶占“智”高點上,高新區始終擔當著“領跑者”。
2017年,高新區將圍繞發展智能裝備關鍵零部件、智能裝備和產品,積極推進工業機器人、高精度復合型數控機床等專用智能設備的研發,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工業物聯網應用建設,著力打造工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智能制造專利數突破1000件,市級以上品牌50個,滾動推進智能制造重點項目30個以上,物聯網應用工業示范重點項目10個以上,實施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項目20個以上。大力發展3D打印產業,依托國家增材制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以3D打印金屬原材料、高端設備研發制造骨干企業引育為基礎,以3D打印云平臺為紐帶,著力發展規模化生產技術,產業規模實現翻番。
一股重振現代產業雄風的“高新風”風頭正勁。目前,該區集聚了中電海康、紐豹、海力士等物聯網、集成電路企業1300家,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均處于國內領先行列;阿斯利康、藥明康德等生命醫藥巨頭形成了生命科技與健康全產業鏈。通過著力激活產業發展存量資源、拓展增量資源,一個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集群正強勢崛起。
經濟發展,產業主導;產業發展,項目為王。高新人自然深諳此道。今年上半年,新落地項目接二連三:力特半導體增資9000萬美元繼續支持無錫公司;SK海力士啟動第二工廠建設;中電海康計劃投資100億元打造物聯網產業高地;長喬海洋王國景區項目落戶;三星SDI偏光板項目竣工……列入省、市級重大項目計劃的,今年高新區就有23個。
這些項目中,既有SK海力士第二工廠、中國船舶海洋探測技術產業園等國內外有產業影響力的項目,也有體現無錫產業特色的項目,如無錫鴻山物聯網小鎮產業化及應用示范基地、恒云太數據中心、深南電路半導體封裝基板二期等,還有一批蘊含新增長點的項目,如三星動力汽車電池、夏普車載液晶屏技改。把項目放進時間縱軸看,這些集中在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新項目,他們的投資體量、經濟效益、科技含量將發揮出對區域產業的強大動力。
共享 繪好民生“幸福線” 抬高收入“地平線”
民之所期,施政所向。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不遺余力。
圍繞百姓“幸福期盼”,該區確立了“大民生”視野,緊盯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養老、環境、安全、生態等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實惠、更優質的公共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組民生數據勾勒出高新區百姓的“幸福線”:2016年,全區投入5.8億元,精心組織實施10大類53項民生實事工程,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大力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就業人數1.5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886人;重點扶持自主創業819人,帶動就業4174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47個。加大居民養老參保力度,發放居民養老保險4.8億余元。辦理臨時救助12297人次,核發臨時救助金739.8萬元。辦理低保14712人,核發低保金686.7萬元。出資為全區25.3萬戶常住居民投保住房財產險,726戶獲得保險理賠39.6萬元。建立了公租房、廉租房、租金補貼、購買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補貼等多種保障方式,受理住房保障申請30戶,發放廉租房租金補貼15萬余元,經濟適用房補貼52萬元。碩放和新安街道試點依托公辦民營養老機構新建區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完成1000畝市屬蔬菜基地劃定。
繪好民生“幸福線”,也要抬高居民收入的“地平線”。高新區的經濟發展處于全市第一方陣,人民群眾也有較高的收入水平,特別是近年來,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年增長8%以上,基本上做到與經濟發展同步。比如,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8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二,增幅達到8.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市更是遙遙領先。
如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最大潛力在創業。眼下,高新區依托各種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眾創空間等資源優勢,鼓勵支持企業骨干、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大學生、海歸人才等在新吳實現創業之夢,培育更多的科技“小巨人”。同時,抓住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好機遇,鼓勵支持普通群眾利用閑置資產發展休閑民宿、鄉村旅游、家庭農場等接地氣、低門檻、易上手的業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積極參與到富民活動中,增加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培育更多的“小老板”。
特寫 “播種”八載今品甜美“果實”
播種八載,時至今日“物聯之樹”在新吳區已“郁郁蔥蔥”,果實滿枝頭。
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核心區,近年來緊密圍繞“技術創新”、“產業集群”、“應用示范”三大目標任務,充分發揮政府指導和市場牽引兩方面的作用。
眼下,物聯網產業在高新區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釋放出積極效應,不僅成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道亮麗風景,亦在潛移默化之間,悄然改變了板塊“氣質”。
物聯網企業高度集聚,產業規模持續躍升,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高新區正品嘗著萬物互聯催生的甜美“果實”。2016年,全區物聯網實現營業收入115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全區新注冊物聯網企業636家,新增新三板物聯網企業20家。匯聚物聯網優質資源的“強磁場”,引得重大產業項目紛至沓來。而隨著阿里、華為、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更為高新區“驗證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巨頭“朋友”。
物聯網研發資源高度集聚、關鍵技術加速突破,使得高新區創新引領能力顯著增強。知識產權方面,截至2016年底,該區物聯網企業累計申請專利5721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3063件,專利授權3472件,其中發明專利535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同樣,在物聯網標準建設方面,截至2016年底,由高新區牽頭和參與制定物聯網國際標準多達11項,國家標準39項,行業標準25項,并在國際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WG7中取得了系統架構項目組主編輯席位和國際標準組2個聯合主編輯席位。
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無錫鴻山物聯網小鎮,則為高新區的“智慧藍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小鎮規劃實施“城市云腦計劃”和“喚醒計劃”,分別旨在打造一批具有首創意義的開創性智慧型城市應用示范,使城市綜合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智能化開發和利用物聯網技術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為企業指出“物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引領一批示范企業探索解決方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另外,高新區與阿里云戰略合作的無錫·鴻山物聯網基礎平臺(飛鳳平臺)項目,則將共同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示范項目與物聯網特色小鎮。
下一階段,該區將以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大力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鴻山物聯網小鎮,積極承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系列活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物聯網創新平臺;全力引育物聯網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物聯網企業;積極組織實施物聯網標準和關鍵技術攻關,注重運用物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物聯網技術與各行各業跨界融合,推進市級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10個,實現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5%以上,努力建設物聯網技術高地、產業高地和應用高地。
(原標題:物博會“老友記”——高新區“乘風”再攀“新高度”)
(來源:無錫日報)

持續辦好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系列主題活動,成為高新區投資環境的“放大器”,匯聚物聯網優質資源的“強磁場”。今年,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強勢開局、態勢良好。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43億元,增長18.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7億元,增長8.7%,其中稅收收入89.7億元,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8.7億元,增長1.2%,其中工業投入221.3億元,增長5.8%;到位注冊外資完成6.27億美元。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稅收收入、到位注冊外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站在物聯世界的“風口下”,高新區有理由期待未來:在“三個新高地”的目標基礎之上,再攀“新高度”。
先行 “三生融合”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圈
作為我市科技創新高地,創新始終是引領高新區發展的第一動力,亦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放眼今時,一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更具吸附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躍然紙上。
8月,無錫上空飄來一朵“阿里云”。高新區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強強聯手達成物聯網戰略合作。阿里云IoT 事業部將為物聯網核心示范區提供技術與服務,包括建設鴻山物聯網基礎平臺(飛鳳平臺),賦能開發與交付環境,加速物聯網應用成熟與商業化,共同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示范項目。對于該項目,阿里云總裁胡曉明信心滿滿地表示:“阿里巴巴與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將一同打造典范的物聯網項目,為城市和市民帶來無法計算的價值。”

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
像這樣的“大動作”,時常在這片熱土上演。今年以來,高新區全面落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主推18項重點工作計劃,以環境吸附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其中,以建設物聯網小鎮、文化小鎮、航空小鎮等6個特色小鎮為抓手,推動產城融合,啟動了“城市云腦計劃”;完善以“三期”精準扶持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政策,營造優越的創新創業營商環境;推進科技孵化、產業化、資本市場化,著力培育科技創新“小巨人”,引進國家省市各類高層次人才297人,項目申報入圍數、成功率以及獲得資助的金額再創新高;組建17家新型銀團融資17.75億元,推動3家企業主板上市,8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既培育科技創新“高原”,又促成科技創新“高峰”。加快培植標志性品牌企業,是保持弘揚高新區核心競爭優勢的又一大秘訣。2016年,全區引進培育拉卡拉云商、海鷹醫療、藥明康德等各類科技企業300家,投資29.43億元。今年,中電海康、華虹、藥明康德等物聯網、集成電路、生命醫藥企業又紛至沓來。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高新區累計培育了朗新科技、隆盛科技、奧特維、智能自控等20家科技“小巨人”,全區各類上市掛牌企業達220家,先導智能等企業成為本土孵化的標志性品牌企業。
緊緊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眼下的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正以“物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新需求、生發新業態、創造新模式,實現互聯網、物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催生新一輪的制造業革命,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打造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創新型園區和區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蘇南開發區中當先鋒、爭第一,在全國高新區中逐步爭先進位,進入第一方陣。
領跑 搶占“智高點” 勁吹“高新風”
在新一輪跨越發展面前,打破科技、人才瓶頸,是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所在。在搶占“智”高點上,高新區始終擔當著“領跑者”。
2017年,高新區將圍繞發展智能裝備關鍵零部件、智能裝備和產品,積極推進工業機器人、高精度復合型數控機床等專用智能設備的研發,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工業物聯網應用建設,著力打造工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智能制造專利數突破1000件,市級以上品牌50個,滾動推進智能制造重點項目30個以上,物聯網應用工業示范重點項目10個以上,實施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項目20個以上。大力發展3D打印產業,依托國家增材制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以3D打印金屬原材料、高端設備研發制造骨干企業引育為基礎,以3D打印云平臺為紐帶,著力發展規模化生產技術,產業規模實現翻番。
一股重振現代產業雄風的“高新風”風頭正勁。目前,該區集聚了中電海康、紐豹、海力士等物聯網、集成電路企業1300家,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均處于國內領先行列;阿斯利康、藥明康德等生命醫藥巨頭形成了生命科技與健康全產業鏈。通過著力激活產業發展存量資源、拓展增量資源,一個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集群正強勢崛起。
經濟發展,產業主導;產業發展,項目為王。高新人自然深諳此道。今年上半年,新落地項目接二連三:力特半導體增資9000萬美元繼續支持無錫公司;SK海力士啟動第二工廠建設;中電海康計劃投資100億元打造物聯網產業高地;長喬海洋王國景區項目落戶;三星SDI偏光板項目竣工……列入省、市級重大項目計劃的,今年高新區就有23個。
這些項目中,既有SK海力士第二工廠、中國船舶海洋探測技術產業園等國內外有產業影響力的項目,也有體現無錫產業特色的項目,如無錫鴻山物聯網小鎮產業化及應用示范基地、恒云太數據中心、深南電路半導體封裝基板二期等,還有一批蘊含新增長點的項目,如三星動力汽車電池、夏普車載液晶屏技改。把項目放進時間縱軸看,這些集中在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新項目,他們的投資體量、經濟效益、科技含量將發揮出對區域產業的強大動力。
共享 繪好民生“幸福線” 抬高收入“地平線”
民之所期,施政所向。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不遺余力。
圍繞百姓“幸福期盼”,該區確立了“大民生”視野,緊盯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養老、環境、安全、生態等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實惠、更優質的公共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組民生數據勾勒出高新區百姓的“幸福線”:2016年,全區投入5.8億元,精心組織實施10大類53項民生實事工程,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大力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就業人數1.5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886人;重點扶持自主創業819人,帶動就業4174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47個。加大居民養老參保力度,發放居民養老保險4.8億余元。辦理臨時救助12297人次,核發臨時救助金739.8萬元。辦理低保14712人,核發低保金686.7萬元。出資為全區25.3萬戶常住居民投保住房財產險,726戶獲得保險理賠39.6萬元。建立了公租房、廉租房、租金補貼、購買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補貼等多種保障方式,受理住房保障申請30戶,發放廉租房租金補貼15萬余元,經濟適用房補貼52萬元。碩放和新安街道試點依托公辦民營養老機構新建區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完成1000畝市屬蔬菜基地劃定。
繪好民生“幸福線”,也要抬高居民收入的“地平線”。高新區的經濟發展處于全市第一方陣,人民群眾也有較高的收入水平,特別是近年來,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年增長8%以上,基本上做到與經濟發展同步。比如,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8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二,增幅達到8.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市更是遙遙領先。
如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最大潛力在創業。眼下,高新區依托各種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眾創空間等資源優勢,鼓勵支持企業骨干、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大學生、海歸人才等在新吳實現創業之夢,培育更多的科技“小巨人”。同時,抓住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好機遇,鼓勵支持普通群眾利用閑置資產發展休閑民宿、鄉村旅游、家庭農場等接地氣、低門檻、易上手的業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積極參與到富民活動中,增加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培育更多的“小老板”。
特寫 “播種”八載今品甜美“果實”
播種八載,時至今日“物聯之樹”在新吳區已“郁郁蔥蔥”,果實滿枝頭。
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核心區,近年來緊密圍繞“技術創新”、“產業集群”、“應用示范”三大目標任務,充分發揮政府指導和市場牽引兩方面的作用。
眼下,物聯網產業在高新區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釋放出積極效應,不僅成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道亮麗風景,亦在潛移默化之間,悄然改變了板塊“氣質”。
物聯網企業高度集聚,產業規模持續躍升,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高新區正品嘗著萬物互聯催生的甜美“果實”。2016年,全區物聯網實現營業收入115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全區新注冊物聯網企業636家,新增新三板物聯網企業20家。匯聚物聯網優質資源的“強磁場”,引得重大產業項目紛至沓來。而隨著阿里、華為、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更為高新區“驗證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巨頭“朋友”。
物聯網研發資源高度集聚、關鍵技術加速突破,使得高新區創新引領能力顯著增強。知識產權方面,截至2016年底,該區物聯網企業累計申請專利5721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3063件,專利授權3472件,其中發明專利535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同樣,在物聯網標準建設方面,截至2016年底,由高新區牽頭和參與制定物聯網國際標準多達11項,國家標準39項,行業標準25項,并在國際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WG7中取得了系統架構項目組主編輯席位和國際標準組2個聯合主編輯席位。
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無錫鴻山物聯網小鎮,則為高新區的“智慧藍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小鎮規劃實施“城市云腦計劃”和“喚醒計劃”,分別旨在打造一批具有首創意義的開創性智慧型城市應用示范,使城市綜合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智能化開發和利用物聯網技術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為企業指出“物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引領一批示范企業探索解決方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另外,高新區與阿里云戰略合作的無錫·鴻山物聯網基礎平臺(飛鳳平臺)項目,則將共同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示范項目與物聯網特色小鎮。
下一階段,該區將以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大力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鴻山物聯網小鎮,積極承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系列活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物聯網創新平臺;全力引育物聯網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物聯網企業;積極組織實施物聯網標準和關鍵技術攻關,注重運用物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物聯網技術與各行各業跨界融合,推進市級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10個,實現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5%以上,努力建設物聯網技術高地、產業高地和應用高地。
(原標題:物博會“老友記”——高新區“乘風”再攀“新高度”)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