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
2025年9月12-9月14日
距離展會還有天::
物聯網引領重振產業雄風 萬物互聯 重塑無錫新優勢
2017/8/21 15:29:51 點擊:2824
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將于9月10日-13日在無錫舉行。自去年首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召開以來,物聯網產業在江蘇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產業亮點和精彩看點。2017物博會召開前夕,記者走進全國物聯網產業先導區無錫,采擷亮點,分享智慧,與讀者共同期待“萬物互聯”的美好未來。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標志的智能制造,正在開啟全球工業大變革。面對以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為代表的制造業“智變”潮流,作為全國物聯網產業高地,無錫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發優勢與傳統產業的深厚基因融合嫁接,將物聯網思維投射到工業生產領域,推動“無錫智造”乘勢而起。
車間“智”變,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走進無錫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500多米長的車間看不到幾個人影,只有一臺臺機械手臂上下翻飛。一塊鋁錠進入生產線,10秒鐘后出來已經是成型的輪轂產品。兩年前,出于節省人工和提高產品質量的考慮,這家企業在業內率先啟動智能化改造,生產線上原來800人的用工規模一下減少到300人,但年人均生產輪轂數量卻從4300個攀升至1萬個。

“生產效率幾何級數提升,物聯網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工程師趙鵬介紹,在一體化智能生產線上,各個工序接口都設置了識別傳感器,可以依據產出能力自主安排生產時機和數量,并不斷調整后續機器的運行功率。不僅如此,傳感器還可以通過掃描輪轂上的二維碼進行質量溯源,輪轂組件間隙大小、氣密性等各種指標也能通過各道工序間的數據傳輸被第一時間掌握。
戴卡用物聯網把傳統車間變成了一條智能“數據鏈”,小天鵝則用無數個傳感器把一臺普通的洗衣機武裝成了富有智慧的“洗衣婦”。
在無錫小天鵝洗衣機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見識了一款“高智商”洗衣機。放入衣物后,投放多少洗衣液、該用何種洗滌模式、需要漂洗幾次,洗衣機都會自動計算。“要實現這些‘神奇’的功能,靠的是里面的傳感器。” 美的集團洗衣機事業部開發專家奉飛飛介紹,小天鵝智能洗衣機內部裝有多個傳感器模塊,用來“感知”衣服重量、材質等信息,從而代替人做出決定。
i智能滾筒水魔方系列、智能WIFI洗衣機、全球第一臺基于窄帶物聯網的智能洗衣機……借助國內領先的智能車間,小天鵝智能化產品陣營不斷增添新成員。據了解,目前小天鵝智能化產品占比已經超過50%,智能洗衣機內銷年出貨量已達到800萬臺,年產值高達100億元。
融合“智”造,搶占產業“制高點”
“物聯網+制造”,改變的不僅是一個產品、一條流水線,更是全產業鏈的生產組織方式。
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自動化裝備專業制造商。他們與IBM公司合作打造的“先導云”,幫助車間管理員通過一塊LED屏幕實時“洞悉”各工位的生產情況、完成數量、設計變更、缺料信息等。
“把制造放上‘云’端,令整個生產過程‘可視化’。”先導公司研發副總繆豐介紹,通過“先導云”,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數據信息實現了閉環式管理,各部門看似各自為戰,實則無縫對接。實行智能化生產后,企業的按期交貨率達95%,庫存流轉率提高30%,數據處理、統計報表的制作效率和準確率提高了6倍多。
從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到設計智能化、服務智能化,憑借物聯網的力量,“無錫制造”的演進升級之路越走越寬。記者從無錫市經信委了解到,目前,無錫市正在加快推進示范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今年計劃推進智能化改造重點項目182個、智能裝備產業重點項目38個、制造業與互聯網整合創新重點項目30個、工業領域物聯網應用示范重點項目20個,通過構建完善的智能制造產業鏈,搶占產業“制高點”。
搭上物聯網的“快車”,越來越多的“智慧工廠”在無錫茁壯成長。無錫上汽大通優化設計沖壓車間生產線,原來2小時的換模時間現在只有9分鐘;無錫品冠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海瀾之家打造“RFID流水化讀取系統”,在幾秒鐘內就能成批讀取一整箱的服裝信息,大大提高了倉儲效率;“英飛凌安全芯片后道智能制造”“無錫一棉經緯e系統”等一批成功案例成為國內智慧工業應用的典范之作。
聚力“智造”,重振產業雄風
從2010年開始,無錫連續七年舉辦物聯網博覽會。尤其是去年舉行的首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全方位展示了無錫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所取得的成就,也為這座工業強市打開了一個巨大的“風口”。
“無錫是以傳統制造業起家的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但是土地少,環境約束大。我們希望通過發展物聯網,促進無錫產業結構調整,探索出一條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道路。”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告訴記者,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無錫,已進入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在物聯網產業的帶動下,無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36.7%提高到43.4%。今年1-6月,無錫全市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7913.7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677億元,同比增長8.2%,兩項指標增速均創5年以來的新高。
由物聯網引領,智能制造成為無錫產業重振雄風的優先選項。今年4月,無錫出臺《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從智能制造技術裝備突破、制造水平提升、試點示范效應、經濟質量效益四大方面發力,建設全國智能制造先行區、協同創新標桿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強市。對接中國制造2025,無錫將在技術裝備上重點突破。未來三年,全市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900臺,重點行業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要達到200臺,與發達國家的智能化生產水平比肩。此外,全市85%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將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制造。全市新增省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30個,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示范試點企業35家,由此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預計到2019年,全市萬元GDP能耗年均可下降4%左右。
(原標題:萬物互聯,重塑無錫新優勢)
(來源:新華日報)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標志的智能制造,正在開啟全球工業大變革。面對以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為代表的制造業“智變”潮流,作為全國物聯網產業高地,無錫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發優勢與傳統產業的深厚基因融合嫁接,將物聯網思維投射到工業生產領域,推動“無錫智造”乘勢而起。
車間“智”變,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走進無錫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500多米長的車間看不到幾個人影,只有一臺臺機械手臂上下翻飛。一塊鋁錠進入生產線,10秒鐘后出來已經是成型的輪轂產品。兩年前,出于節省人工和提高產品質量的考慮,這家企業在業內率先啟動智能化改造,生產線上原來800人的用工規模一下減少到300人,但年人均生產輪轂數量卻從4300個攀升至1萬個。

“生產效率幾何級數提升,物聯網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工程師趙鵬介紹,在一體化智能生產線上,各個工序接口都設置了識別傳感器,可以依據產出能力自主安排生產時機和數量,并不斷調整后續機器的運行功率。不僅如此,傳感器還可以通過掃描輪轂上的二維碼進行質量溯源,輪轂組件間隙大小、氣密性等各種指標也能通過各道工序間的數據傳輸被第一時間掌握。
戴卡用物聯網把傳統車間變成了一條智能“數據鏈”,小天鵝則用無數個傳感器把一臺普通的洗衣機武裝成了富有智慧的“洗衣婦”。
在無錫小天鵝洗衣機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見識了一款“高智商”洗衣機。放入衣物后,投放多少洗衣液、該用何種洗滌模式、需要漂洗幾次,洗衣機都會自動計算。“要實現這些‘神奇’的功能,靠的是里面的傳感器。” 美的集團洗衣機事業部開發專家奉飛飛介紹,小天鵝智能洗衣機內部裝有多個傳感器模塊,用來“感知”衣服重量、材質等信息,從而代替人做出決定。
i智能滾筒水魔方系列、智能WIFI洗衣機、全球第一臺基于窄帶物聯網的智能洗衣機……借助國內領先的智能車間,小天鵝智能化產品陣營不斷增添新成員。據了解,目前小天鵝智能化產品占比已經超過50%,智能洗衣機內銷年出貨量已達到800萬臺,年產值高達100億元。
融合“智”造,搶占產業“制高點”
“物聯網+制造”,改變的不僅是一個產品、一條流水線,更是全產業鏈的生產組織方式。
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自動化裝備專業制造商。他們與IBM公司合作打造的“先導云”,幫助車間管理員通過一塊LED屏幕實時“洞悉”各工位的生產情況、完成數量、設計變更、缺料信息等。
“把制造放上‘云’端,令整個生產過程‘可視化’。”先導公司研發副總繆豐介紹,通過“先導云”,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數據信息實現了閉環式管理,各部門看似各自為戰,實則無縫對接。實行智能化生產后,企業的按期交貨率達95%,庫存流轉率提高30%,數據處理、統計報表的制作效率和準確率提高了6倍多。
從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到設計智能化、服務智能化,憑借物聯網的力量,“無錫制造”的演進升級之路越走越寬。記者從無錫市經信委了解到,目前,無錫市正在加快推進示范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今年計劃推進智能化改造重點項目182個、智能裝備產業重點項目38個、制造業與互聯網整合創新重點項目30個、工業領域物聯網應用示范重點項目20個,通過構建完善的智能制造產業鏈,搶占產業“制高點”。
搭上物聯網的“快車”,越來越多的“智慧工廠”在無錫茁壯成長。無錫上汽大通優化設計沖壓車間生產線,原來2小時的換模時間現在只有9分鐘;無錫品冠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海瀾之家打造“RFID流水化讀取系統”,在幾秒鐘內就能成批讀取一整箱的服裝信息,大大提高了倉儲效率;“英飛凌安全芯片后道智能制造”“無錫一棉經緯e系統”等一批成功案例成為國內智慧工業應用的典范之作。
聚力“智造”,重振產業雄風
從2010年開始,無錫連續七年舉辦物聯網博覽會。尤其是去年舉行的首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全方位展示了無錫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所取得的成就,也為這座工業強市打開了一個巨大的“風口”。
“無錫是以傳統制造業起家的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但是土地少,環境約束大。我們希望通過發展物聯網,促進無錫產業結構調整,探索出一條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道路。”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告訴記者,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無錫,已進入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在物聯網產業的帶動下,無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36.7%提高到43.4%。今年1-6月,無錫全市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7913.7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677億元,同比增長8.2%,兩項指標增速均創5年以來的新高。
由物聯網引領,智能制造成為無錫產業重振雄風的優先選項。今年4月,無錫出臺《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從智能制造技術裝備突破、制造水平提升、試點示范效應、經濟質量效益四大方面發力,建設全國智能制造先行區、協同創新標桿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強市。對接中國制造2025,無錫將在技術裝備上重點突破。未來三年,全市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900臺,重點行業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要達到200臺,與發達國家的智能化生產水平比肩。此外,全市85%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將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制造。全市新增省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30個,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示范試點企業35家,由此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預計到2019年,全市萬元GDP能耗年均可下降4%左右。
(原標題:萬物互聯,重塑無錫新優勢)
(來源:新華日報)